杜如晦见房玄龄气得脸都憋红了,心中不免有些兔死狐悲,“敬德,庙庭一事是由陛下做主,你想进庙庭应当去找陛下,房公可做不了这个主。”
他儿子杜荷也谋反来着,虽然没连累他被迁出庙庭,可连累了整个家族,杜家被赐死赐死,被流放的流放。
唉,逆子啊。
为了不让这个逆子毁掉整个家族,他从贞观元年就精心调理身体、积极锻炼,就为了不在贞观四年病逝。
好在他挺了过来,没让病魔夺走他的命。
如果说谁最能理解房玄龄的心情,那一定是杜如晦,两人因为儿子谋反,本来就已经在陛下那里留下污点了,活得战战兢兢,还要被人戳心窝,这谁受得了?
于是一场不见硝烟的唇战开始了,结局自然是尉迟敬德败下阵,连带着魏征也吃了挂落。
一个不会说
话的大老粗怎么可能说得过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呢,不被房杜两人带到沟子里已经是看在几人共事多年的情分上。
败下阵来的尉迟敬德气得找李世民告状,李世民头都疼了,“敬德,朕不是说过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,将来都会陪伴在朕的身侧吗?怎么还争论这些?”
尉迟敬德一脸你别想骗我的表情:“陛下,臣虽然没读过什么书,但也知道历朝历代能配享太庙的臣子不多。”
太庙里连皇帝的牌位都有限制,只能放七个,更何况臣子。
“陛下,臣自打归顺大唐,便一直追随您打天下,风里来雨里去,一身伤有多少是为了陛下受的,陛下可还记得。还是陛下觉得臣老了,打不了仗了?”
尉迟敬德说着说着红了眼眶,一脸的幽怨,看得李世民直扶额,连忙安慰:“敬德放心,朕怎么会忘了你呢。庙庭里一定会有的位置,百年之后,我们君臣还要去地府干仗。”
尉迟敬德秒变脸,瞬间眼睛也不红了,脸也不愁苦了,“真哒?”
李世民无奈地点了点头。
“那陛下打算把谁迁出去?是老房还是老杜?”
尉迟敬德本来是想说屈突通的,但人都进去好多年了,提他难免会让人觉得他不厚道,连死人都不放过。
李世民:“……”
“朕谁也不迁,朕会下令扩建太庙,绝不会出现位置不够的情况,你就放心吧。”
尉迟敬德闻言
心满意足地离开了。
另一边,房玄龄和杜如晦得知尉迟恭吵架输了去找陛下告状顿时一阵无语。
在得知尉迟敬德是笑着走出行宫的,两人相视一眼,不约而同起身,这个尉迟老黑,还真得逞了不成?
不行,他们也得去看看。
房玄龄杜如晦来时心里忐忑,走时如沐春风。
魏征得知尉迟敬德、房杜二人前后找过李世民,并且离开行宫时心情都不错,一时间也动了心思。
尉迟敬德都可以,他也能争取一下吧,毕竟这些年,他的政绩也不输其他人。
其他大臣听说后也纷纷前来。
最后,连最有把握的长孙无忌都忍不住前来求见,搞咩啊?人人都来求,那还有他的位置吗?
他才是第一个追随二郎的人啊!!
就像书里说的,明明是他先来的,可是二郎的心尖上却站满了人。
于是,这一天初到洛阳城的李世民尽在安抚臣子,和臣子保证以后肯定会让他们进庙庭,除了这些,啥也没干。
晚上,累了一天,口干舌燥的李世民回到寝宫,和长孙皇后诉苦:“观音婢,你说他们是不是无理取闹?朕都答应他们了,他们还要问这问那,难道朕还会骗他们不成?
一个个的都问朕,害得朕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,累死朕了……”
长孙皇后听着李世民的抱怨,扑哧一声笑了出来,“二郎心里其实很高兴吧,如果真不耐烦,早让他们去太上皇的庙庭了。”
李
世民闻言眼前一亮,“对啊!朕怎么没想到,阿耶的庙庭缺人啊!下次他们再这样,朕就跟他们透漏太上皇的庙庭还缺人,看他们一个个还敢不敢来朕面前忆往昔。”
想到那些大臣们得知要去的是他阿耶的庙庭,而不是他自己的庙庭,他们的脸色一定很精彩,肯定会铆足了劲在他面前表现。
长孙皇后:“……”不是,我只是随口一说,你怎么还当真了呢。
她委婉道:“二郎,这不妥吧。你忘了之前太上皇也提过这件事?”
李世民登基后重用自己的班底,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都担任了要职,加上天幕提供的书,这些年做出了不少成绩,政绩斐然,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足以让他们载入史册,名留青史,受万民敬仰。
相比之下,李渊手下的臣子就有些不够看了,说是黯淡无光也不为过。
本来李渊是不在意这些的,可这些年看着大唐从建国时的十室九空到如今的盛世初现,他也动了心思。
作为开国之君,怎么可以识人不明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