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泉州小说网>一路同行的唯美句子 > 第88章(第1页)

第88章(第1页)

两人吃完饭,起身正要走,就看到迎面进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,戴着顶黑帽子,拿着纸币跟饭馆老板说话。

小饭馆的老板是维吾尔族,本就听不太懂汉语,他又操着一口河南方言,双方更是无法沟通。

男人正着急着,肃征走了过来,帮他翻译几句,老板听懂后,也就接了纸币,去后厨忙碌了。

男人握住肃征的手,向他连声说“谢谢”。

肃征看他独自一人,好像有点高原反应,就又将附近药店的位置告诉他,提醒他注意安全。

这本就是一件小事,他们路上总能遇到些陌生人,虽是萍水相逢,但也能帮就帮,顺手为之。

为了尽早去看古柳树,二人在县城没有闲逛,肃征开车上了650县道,直往巴什兰干乡而去。

一路上,能看到雪山与沙漠,还有连接雪山和沙漠的中间地带,也就是戈壁滩。

他们的越野车就在一片戈壁滩上停下。

晏青棠下车后,就在观察附近的地质,这儿的土壤很细,里面掺杂着大大小小的光滑的鹅卵石。由于气候干旱,常年缺水,这里能生长的植物也有限,诸如芦苇、红柳、梭梭,还有胡杨。

红柳,又称柽柳,多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和半荒漠地区,在新疆十分常见。

它在春天发芽,随着季节变化,颜色会从鲜红变绿,再变为金黄色。眼下四月底,它的叶子还是偏红些,在戈壁沙漠地区很是特别。

晏青棠又看到长得极高的梭梭树,树皮是灰白色的,灰褐色的老枝与今年新生出的新枝上,都长满了绿色的叶子。

肃征对梭梭树也很了解,说起他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的,梭梭树真算是浑身是宝,长出的嫩叶可以饲养家畜。木材烧起来火旺烟少,早些年是当地人的最佳薪材,被叫做“沙漠活煤”。

红柳与梭梭树,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。耐干旱、耐严寒、耐高温、耐盐碱、耐瘠薄,根系发达,能在地下形成庞大的根系网,防止水土流失,是沙漠中防风固沙的卫士,能防止土地荒漠化,还能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。[2]

皮山县有治沙工人定期管理和补种红柳、梭梭树等植被,还在红柳与梭梭树上人工接种“沙漠人参”肉苁蓉,既能防风固沙,又能顺便创造经济价值。

“野生肉苁蓉都已经是国二濒危了。”晏青棠感慨,“但这三十年来,通过不断努力,肉苁蓉人工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,年产药材8500多吨,也算是肉苁蓉这种植物另一种延续的方式吧。”[3]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
野生肉苁蓉前些年被过度非法采摘,就是因为它的巨大商业价值。

而如今,严格的执法再加上人工种植肉苁蓉补充了医药市场,但愿野生肉苁蓉能逐渐恢复往日生机。

晏青棠与肃征聊着聊着,发觉自己已经偏了正题。

无论是红柳、梭梭树,还是肉苁蓉,都不是今天晏青棠要考察的目标。

不过这也不算无用功,更像是意外收获。她拍下许多野生植物的照片,记录下了它们的生长环境。这种一手的资料,会成为晏青棠今后学术道路上的最好积累。

肃征将观察土壤的晏青棠一把拉起,晏青棠简单拍了拍手掌上的土,就又拉着肃征继续往前走。

他们在附近一带寻找了好一阵,肃征这个熟悉皮山县且见过九头柳的,找起九头柳来也不算顺利。

多亏晏青棠锲而不舍,一个多小时后,他们终于找到了。

九头柳粗壮且糙实的树干伏在地上,显得盘根错节,朝四周延伸生长,有的笔直,有的弯曲,根本无法判断它的主根在哪里。

晏青棠正在数着九头柳的九个树冠,而单看树干,就已经粗到他们需要绕行才能看清。

晏青棠拿起相机想拍,却根本拍不到全貌,这棵古柳树实在是太巨大了。

这也难怪,它的树龄已有一千五百年,树冠覆盖着周边大概三百多平方米的土地。

“就算是最适合柳树生长的地区,也见不到这么大的柳树吧?”晏青棠伸手抚摸着粗糙且苍劲的树皮,“这到底是怎么长起来的?是靠附近的小水潭?”

她瞧见了,肃征也瞧见了,在古柳树旁,有着一处小水潭,有泉水从泉眼不断涌出。

“沙漠地区能有从不断流的水源,已经非常珍贵了。”肃征道,“而且不远处还有个更大的水潭,附近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湿地生态系统。”

闻言,晏青棠走近了些,用手试了试泉水的温度,在这个季节有些凉,然而根据地质专家勘测,到了冬天时,这儿的泉水仍保持着零上十几摄氏度,不会结冰。

这片泉水属于构造裂隙泉,昆仑山上的冰川融水,以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式流动,在沿断裂构造内形成水循环,一直流到这处古柳树附近,然后涌出地表,形成水潭,为古柳树供给水源。[4]

“那柳树又是怎么来的呢?”晏青棠又问,“就这么不偏不倚,长在泉水周围。”

“可能是当年最早发现泉眼的村民种的。”肃征径自猜道。

晏青棠想了想,接着反问:“村民种柳树有什么用呢?为什么不种其他树?”

见肃征木在原地,答不上来,她便笑了,道:“不逗你了,其实我也想不出原因。”

大自然自有其安排。

难得的冰川雪水让九头柳生长千年,也让周边村民有了一处水源。

“肃征,我听过一个关于九头柳的传说。”晏青棠突然又道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