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泉州小说网>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讲记11 > 第三十一讲(第2页)

第三十一讲(第2页)

若从根生,必无明暗,如是见精本无自性。

说是你这个见的功能是你自己生起的,你自己的胜义眼根产生一个明了的功能,这个叫作见,那这个有问题了。假设它是从自己的胜义眼根而生,那么如此一来,你就不需要假借明暗二相的刺激嘛。事实上不然。我们离开了外境,我们能分别的心也就不能活动了,因为心境是缺一不可的。你说你自己可以生,那你自己可以生的话,你就不需要外境啊。而事实上不然。当我们离开了明暗两种相状,我们这个能见的功能根本产生不了作用。所以自生是不合道理的。所以见精这个能见的功能是没有真实体性的,它是因缘生的。所以自生也不对。

第三个,看无因缘生。

若于空出,前瞩尘象,归当见根。又空自观,何关汝入?

说是你这个眼根当中见的功能,是无缘无故、是从虚空而生,那么这样子讲的话,当你观看了前面的尘象,观看完的时候,你这个眼根、你这个见的功能就应该回到虚空啊,因为你从虚空而来嘛,你跟虚空假借的嘛。那么你看完事情以后,你这个见的功能应该又回到虚空。当你回到虚空的时候,那你应该可以看得到虚空本身才对啊。你从虚空而来,最后你又回到虚空,那么你应该看得到虚空。其实是不合道理的。

另外一段,“又空自观,何关汝入?”虚空自己去观察外境,假设你说它真的可以看得到虚空,那么虚空自己看到自己虚空,那跟你阿难尊者有什么关系呢?那是虚空的事情嘛。事实上,我们的眼入是跟自己的身心世界有关系的,所以从虚空而生是不合道理的。所以无因缘生也不对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总而言之,这个见的功能也不是自生,也不是他生,也不是无因缘生。

那么应该怎么说呢?看总结:

是故当知,眼入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。

先,我们先讲到它的作用。这个眼入的见的功能,它只是我们过去的一个业力,随顺个人的业力所显现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。你看有些人福报大,他眼睛特别好,看得特别远,特别清楚。你的福报比较差,你眼的功能看得就比较近,看得模模糊糊的。这个不是从哪里而生,就是业力的显现嘛。业力消失了,你见的功能也就消失了。所以它只是一种随顺业力所现的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。你是一个“人”的业力,显出人的见的功能;你是一只“蚂蚁”,你就现出蚂蚁的一个见的功能;你是一个“天人”,你就现出一个天人见的功能。所以它只是一时的虚妄之相。

前面的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因缘生,是讲它“即空”。眼入虚妄是讲它“即假”。最后本非因缘非自然性,讲到它的体性,它当体“即中”。它是不变而随缘,随缘而不变,它当体是一个中道的如来藏妙真如性。

我们看这个经文,其实它有六段。当然佛陀主要是要去明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。但是你可以感觉得到,佛陀的重点在“即空”。你为什么攀缘?就是你认为它有实体。我们一个人为什么愿意向外攀缘?因为你认为那个是真实的东西。

但是我们从佛陀的开示,知道我们看事情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,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。释迦牟尼佛把事情分成三段:第一个,你从什么地方来?第二个,你往哪里而去?第三个,就是它的过程。我们一般人看事情看到它的过程。比方说有人赞叹我们,有一个境来刺激我,用一种美好顺利的境来刺激我,我产生欢喜心。这个时候我们在这个欢喜心活动的过程当中产生执着,然后就乱动。迷惑、取着、乱动,就开始造业。有人又毁谤我,我们也是在这个毁谤的过程当中、生起瞋心当中产生迷惑、取着、乱动。

佛陀告诉我们说,你要去探讨一下,你这个欢喜心是从什么地方来?“你从什么地方来?”你说他毁谤我、他赞叹我才有。不对!外境是一个色法,色法不能产生内心,不可以。那么你欢喜心结束了,那么它又到哪里去呢?

所以本经当中,我们要读出佛陀的意思。就是说,我们怎么去观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?这个空观怎么观呢?每一部经都有它的善巧。本经的观法就是,你观这个事情的头尾就好了,你不要它的过程。你从什么地方来?你将往哪里而去?所以古人说“来无所从,去无所止”。

我们要永远记住一个观念,每一件事情,它的来的地方跟去的地方,答案只有一个:每一件事情是从“空性”而来,从“本来无一物”而来,最后还是回归到空性。它只是整个业力在表现出来的时候,暂时的一种假名假相假用,如此而已。其实,你把它参透了,每一件事情都是从空性而来,也都是回归到空性。所以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,它当体就是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如本性。你能够把这个观念参透了,你就知道,其实我们生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因缘。不但是眼入如此,一切法都如此。

子二、明耳入即藏性

【图二】

好,我们看子二,明耳入即藏性。

这个“耳入”指的是我们在胜义耳根当中一种听闻的功能,它也是一种色心的和合体,叫作耳入。

我们看第一段的经文:

阿难!譬如有人,以两手指急塞其耳,耳根劳故,头中作声,兼耳与劳,同是菩提瞪劳相。

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,说是我们一个人,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,为什么就有这个听闻的功能呢?他说有一个健康的人,这个人他无缘无故突然间做出一个很奇怪的动作,他把他两个手掌的手指快地塞住他两个耳朵孔,这个耳朵里面的空气跟外面的空气没办法交流了。塞久了以后,这个耳朵里面就产生一种疲劳的相状,头部就有嗡嗡的声音出来。就是本来没有声音嘛,本来也没有一个听的功能嘛,但是你用手去塞住耳朵,塞久了你就虚妄地出现一种嗡嗡的声音。这个时候,能够听到声音的耳根跟所听到嗡嗡的声音,都是菩提心性当中的一个疲劳的相状,如此而已。

它每一段都有迷真起妄。我们解释一下迷真起妄的意思。有两句话要记住,就是“真本无妄,因迷故有”。就是说真心是没有虚妄相的,为什么有呢?一念的迷惑而有。为什么有生死?本来没有生死!本来没有生死,怎么会有生死?那一念的妄心显现出来的。我们今天不是说已经有生死了,然后你硬生生把它消灭掉。不是这样子,而是法本来就无生。这个观念很重要!比如说,你忏悔业障。你说,诶,我有业障。你要真的有业障,你就永远忏不干净。是本来没有业障,它只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,一个因缘的作用而已。比如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可以听得到嗡嗡的声音,那这个声音永远不能消失,你生命不能改变。它本来没有!它本来没有,后来的因缘才有,诶,这个东西可以改变。所以这个观念是很重要,是迷真起妄,就是“真本无妄,因迷故有”。这个在大乘佛法当中,我们返妄归真,在对治烦恼的时候,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观念,就是法本不生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好,我们看下一段:

因于动静二种妄尘,闻居中,吸此尘象,名听闻性。此闻离彼动静二尘,毕竟无体。如是阿难!当知是闻,非动静来,非于根出,不于空生。

这个时候佛陀还是一样问:你从什么地方来?你这个听闻的功能是怎么来的?真如本性是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的,那么怎么我就产生一个耳朵呢?能够听呢?他说:“因于动静二种妄尘,闻居中。”我们前面就是耳朵自己把它塞住了,听到嗡嗡的声音。这个动静这种声音,这两种虚妄的妄尘,就会去引我们一种听闻的、一个明了的功能产生。就是由境而牵心,然后,“吸此尘象,名听闻性”,由心再去取境。心境的和合,以听闻的功能来吸揽动静两种的尘象,就产生了一个耳入。这个耳入,就是一个胜义耳根,一个色心的和合体。此种听闻的功能,事实上离开了动静两种的尘象是毕竟没有真实体性的,它是因缘所生法,当体即空的。如是的听闻功能,不是从动静二相而来,也不是从胜义耳根而出,也不是从虚空而生。这是这个总相的总标。

这以下我们探讨它到底是从哪里来,我们各别地探讨。

何以故?若从静来,动即随灭,应非闻动;若从动来,静即随灭,应无觉静。

这个地方是说“他生”,从动静二相而产生听闻的功能。说为什么听闻的功能,是毕竟无生呢?提出一个问。他就说,假设它从静相而来,那么当动相出现的时候,那你这个听闻的功能就随静相而消失嘛,那你就应该听不到这个动相。这跟事实不符。假设从动相而来,那么当静相显现的时候,你应该随动相而消失,你就听不到静相。也跟事实不符。所以说,我们这个听闻的功能,说是“他生”,是从外境所生,不合道理。

我们一般人都喜欢讲他生。我为什么生气?因为你刺激我。这不对!他不可能让你生气的,是你自己要生气的。是我们自己起颠倒迷惑,然后创造自己的影像,我们自己去攀缘这个境相;然后依止这个境相,自己来刺激自己。是我们自己刺激我们自己的,他只是一个助缘而已。所以说,听闻的功能是从他生,不对。

说是“自生”。

若从根生,必无动静,如是闻体,本无自性。

说我自己生起的。说我好端端的自己产生,从胜义耳根产生听闻的功能。其实这不合道理,因为你不假借外在的动静二相的牵动,你怎么听得到声音呢?所以这个闻体是缘生无性,当体即空的。所以自生也不对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