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泉州小说网>大佛首楞严经净界法师 > 第八讲(第2页)

第八讲(第2页)

因为不合道理。

蕅益大师说,这个七处破妄,其实就是在征心,在找那个心在哪里。就是说你这一念心在哪里,你找找看。蕅益大师说,其实后世的禅宗基本上不看经典,但是他一定要看《楞严经》。你看禅宗的传承,从初祖开始,几乎都是《楞严经》的观念。二祖慧可大师参访初祖,说:弟子心不安,乞和尚开示甘露法门。向初祖求法。初祖什么法都不讲,就问他说:你心不安,你把心找出来。结果二祖一回光返照——觅之了不可得,这样就安了。你不随它转就好,它没有自体嘛,你干嘛去安它呢?你只要不管它,它自然就消失掉。你一天到晚管它,越管越复杂嘛。

我们这一念妄想最喜欢你跟它纠缠在一起,那样就没完没了。讲实在话,妄想最怕的是什么?最怕你问它一句话:你从什么地方来?它怕死了。你只要去看妄想从哪里来,妄想就消失掉。它自然消失,它禁不起你这样看的。你看二祖问初祖:将心来,觅心了不可得!我们看四祖去找三祖也是一样:我心中有很多挂碍,请您告诉我一个安心法门。三祖说:谁绑住你了?一找,诶,觅之了不可得,没有人绑住我。好,那就是安心法门。乃至于你看我们禅宗到末流参“念佛是谁”,说你不要一天到晚念佛,向外攀缘,你想想看那个能念的心是从哪里来。一找“念佛是谁”——觅之了不可得。

蕅益大师说,你不要看这七处只是破妄,它密显真心。利根人破妄的时候,他就能够显出真实本性,了解真实本性以后你就能够称性起修,随顺本性。你以后的修行是从里面动出来——称性起修,依体起用。你不是从表层上修行,表层意识是受外境牵引的。你有时候心情很好,有时候心情不好,晴时多云偶阵雨,这你就没办法修行,因为你的心是被外境牵动的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所以蕅益大师说,七处征心主要的目的是要我们“逆流照性”。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我们习惯是向外攀缘的一种生死流。我们习惯顺从妄想的方向去走,那就完了,没完没了了,这个生死的梦就永远做不完。那怎么办呢?逆流!就问你这念心从哪里来,逆生死流去观照我们的本性,把妄想的真实体给它破坏掉。这个时候你整个生死就没有根了,生死之花自然就枯萎了。

其实生死本来就不真实,因为我们不断地顺从它,所以它就不断地相续下去,这就叫生死相续,就是妄想相续。妄想它有一个开关,你只要观察它,“妄想无性”,它是无自性的,它的本性是自性空的,妄想的力量就慢慢消失了,生死也就慢慢消失掉了。本经的观念就是这样。所以你看它会不断地去重复,去找这个心在哪里,就是这个道理,就是问那个心它的体性在哪里?

辛五、破转计随生。分二:壬一、转计。壬二、破斥。

好,我们继续往下看。第五段,破转计随生。

随生就是我们这一念心,随着它所攀缘的境,就在那里产生:我现在的心看这朵花,我的心就在花上面;我的心看这个灯,我的心就在灯里面。所以阿难尊者现在很聪明,它这个处所就不一定了。前面讲固定都被您破,在里面、在外面、在根都被您破,我干脆讲一个不决定,我的心处所是变化的,“随所合处,心则有之”。我的心跟哪一个境接触,我的心就在那个地方出现,是这个意思,叫随生——随境而生。这地方有两段:第一个,转计;第二个,破斥。

壬一、转计

【第八讲图三】

我们看“转计”的部分。看经文:

阿难言:我常闻佛开示四众,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我今思惟,即思惟体实我心性,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。亦非内外中间三处。

这段经文有两段:第一个是引佛昔教,第二段是谬解标处。这个时候,因为阿难尊者他前面四番的执着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见、自己的想法,结果都被破斥,所以这以下的三番,阿难尊者不再用自己的想法,这以下三番都是引用佛陀过去的的教诲来回答。我们看他怎么引用。阿难说,我身为佛陀的侍者,经常跟随在佛陀的身边,也经常听闻佛陀对在家的二众跟出家二众——所谓的四众弟子开示。开示两层的道理:第一个,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第二个,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这两句话是讲心跟法之间相互辗转的因缘,当中也构成整个佛教轮回的观念,一种生死相续的观念。我们解释一下。

我们看第一段: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。”

这一段,假设我们是以一期的生命来观察,以一个大段的生命,不要约着一个刹那的念头,这太微细了,约着一期的生命。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”——由于我们过去生产生很多的“心”念,所以我们今生就出现很多很多差别的果报,果报之“法”。

举个例子:

我们过去经常生起布施的心,“由心生故”,所以我们今生就产生很多很多富贵的“法”出现;有些人过去有持戒的“心”,他今生就会经常出现尊贵的“法”;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,他产生忍辱的“心”,他今生产生庄严的色身的“法”。所以由过去的种种的心态而创造今生种种善恶的差别法,这是讲过去跟现在之间的相互关系、相互的因缘。

我们再看今生跟来生: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”

前生的你创造了今生的你,也可以说前生的心态——我们前生产生很多的善恶的心态,把你今生创造出来;我们今天在受用这个依正诸法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新的心态——“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。由于今生我们在受用种种的色声香味触这个五尘的“法”的时候,我们又产生一个新的善恶“心念”,这个心念又造一个业又影响来生。所以,佛教的生命观认为,过去的你创造今生的你,今生的你又创造来生的你。所以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果报,讲实在话跟你没有关系。跟谁有关系?跟前生的你有关系。如果你觉得很不错,你要感谢前生的你;如果你很痛苦,你要忏悔前生的你。其实我们今生所造的业都还没有表现出来,这“异熟”识嘛,时间上有前后的差异。我们今生所造的业大部分都是在来生表现出来,今生就算有,也是一个花报而已,它还没有正式表现出来。我们今生的果报都是前生造的,所以叫作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”。由过去的心,创造今生的法;由于我们受用今生的法,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心态。因为这样心产生法,法又牵动心,才构成佛教轮回的观念。轮回的观念是这样来的。这个是佛法的因缘观。这是佛陀经常开示的,也是合乎真理的。阿难尊者对这个观念提出他的看法。这一段是佛陀的真理。这以下是阿难尊者个人的解读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“我今思惟”,我把这个观念,这种心产生法、法产生心的这种相互的关系,这个道理我自己把它分别一下,得到一个结论,就是说“即思惟体,实我心性”。我能够去思惟分别的功能,就是我真实的心性。那我的心性这么真实,有一个自体,当然有一个处所。那么处所在哪里呢?“随所合处,心则随有”。其实这个处所是不一定的,不像前面说一定在身内、一定在身外、一定在根里面。我的处所在哪里呢?我的心去缘什么境,跟什么境相合的时候,这个心就在那里出现了。随所攀缘的境界,这一念心就在那个地方出现,绝对不是我前面说的在内、在外、中间三种处所。

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有他的注解,我们简单说明一下。

蕅益大师说,阿难尊者闻其言教而不解其义——阿难尊者把佛陀的言教背下来,但是错解佛陀的意思。佛陀说“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”,是在解释生灭是因缘生的,而因缘本身是因缘生因缘灭的,它的本性是自性空的。佛陀是从这句话告诉我们,如何去了解我们这一念心——是因为很多法的牵动所以产生心;这一念心去造业,又产生一个新的法,又去创造一个新的心态。所以这个心态是因缘生因缘灭,是缘起性空的。从缘起性空当中去断除我们的烦恼根源而趋向涅盘。

佛陀的意思是这个,结果阿难尊者错解意思,把心生、法生当作这个心是有实体的。有实体的东西当然就可以跟谁去合,就有它的处所了。所以可以看得出来,我们讲说“谬解标处”——谬解佛陀的真实义,而标出了心的处所。

诸位要知道,一个东西如果有处所,就有它的实体。有它的实体你就没办法断,有实体的东西你断不了。佛教经常讲一个观念,讲“诸法无生”。什么叫无生呢?不是说真的有一个烦恼,然后我们把它断掉,不是这个意思;也不是说真实有一个生死轮回,我们把它断掉,不是这个意思。《华严经》说,如果真的有一个众生,我们修我空观、法空观,把这个众生给消灭了,变成佛陀,那我们每一个人都犯了杀罪,因为他是一个众生。你修止观把一个众生杀死了,转成佛陀,不是这个意思;而是法本来就不生——法本不生,今则不灭。就是说,本来就没有的。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的修行,只是把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恢复过来而已,本来就没有生死,本来就没有烦恼。所以修行叫作什么?叫作恢复本来面目,把这些如梦如幻的、我们虚幻的心——攀缘虚幻的境所创造的虚幻的生命体,恢复到原来的清净的本性,恢复本来面目而已。这叫作无生,就是本来就没有生,所以佛教只是觉悟而已。觉悟以后你就不随它转;不随它转,你生命就改变了。你随它转,那就是这句话了——心生故种种法生,法生故种种心生,那你就没完没了了,生命就没完没了了。

所以后面佛陀讲完我们自性本来清净、妄想是不真实的道理以后,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就起来问说——诶,既然清净本然,佛陀您说我们修行是恢复本来面目,妄想是不真实、是本来没有的,那怎么有山河大地?佛陀说,你一动念头就有了,你一迷的时候就什么都有了;你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。你要回光返照,它就没有;你要向外去攀缘,什么都是有,什么都有——生死是有的,烦恼也是有的。所以我们这一念心,诸位要知道两个方向:第一个你要顺着外面去思考,顺着外境思考,我保证有生死,我保证有轮回;你要回光返照,就什么都没有。它就两个方向。

壬二、破斥。分三:癸一、牒计。癸二、正破。癸三、结破。

好,我们再看佛陀怎么破斥。破斥当中分三段,叫作牒计、正破跟结破。

癸一、牒计

佛告阿难,汝今说言,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,随所合处,心随有者。

这个“牒”字,就把阿难尊者他所执着的相貌,把它“牒”——就是很明白地先指出来。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:你的意思是不是说,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;随所合处,心随有者……

前面阿难尊者是引用佛陀两段的开示:由心生故,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但是以下的经文真正引用的是下面那一段,就是,因为有种种的果报诸法的刺激,所以就使令我种种善恶心念产生。所以我的心在哪里,那看哪一个境来刺激我;谁刺激我,我的心就在那里。这个就是他引用的第二段,“随所合处,心随有者”,我的心跟哪一个境:我在听声音的时候,我的心就在声音当中;我在看花的时候,我的心就在花当中。就是由法生故,种种心生。是这个道理。

癸二、正破。分二:子一、破无体。子二、破有体。

我们看佛陀的破斥。正破,破无体跟破有体。看破这一念心无自体。

子一、破无体

是心无体,则无所合。若无有体而能合者,则十九界因七尘合。是义不然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你说是由法生故而种种心生,所以你的心的处所是不决定的,变来变去的。佛陀就分成两种情况:第一个,它是没有自体的;第二个,有自体的。

先看没有自体的。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没有自体的,我们讲离尘无体,离开了这一念境,它的体就不存在了——这样讲,就是没有所谓的合不合了。它没有自体,没有自体就没有处所,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影像。一个虚妄的影像,怎么能够跟外境相合呢?如果你说这个心是没有自体的,只是一个影像能够跟外境相合,那这样讲的话,这个十九界就可以跟第七尘相合。佛法没有所谓第十九界,只有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。佛法是讲六尘,没有第七尘。那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去跟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相合,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,因为你心是没有体的。这个“是心无体”,其实答案就出来了。佛陀告诉我们“由心生故种种法生;由法生故种种心生”。佛陀的意思就是在讲这个心无自体,它是缘生缘灭,是这个道理。

没有自体,不是说没有作用。我希望大家“即空、即假、即中”。空是空掉它的自体,即假是因缘,它有它的刹那刹那的生灭作用,所以即空、即假、即中。比如说有人告诉你,诶,你这个人很好啊!“你这个人很好”,这是一个境,来刺激你的时候,你很欢喜。有人说“你这个人很糟糕”,你产生瞋心。“你这个人很好”,我们的心是去攀缘“你这个人很好”的音声才产生欢喜心。当你这个话忘掉的时候,你这个欢喜心就消失了,它离开尘境没有自体的,它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像。当你看到你这一念心是没有根源的,没有自体,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像,这个时候你再来看人生,真的是一场梦。就像古人说的:梦里明明有六趣,醒后空空无大千。所以古人讲的人生几十年,其实就是一场梦,如梦如幻。当然佛陀在破的时候,是破那个妄的自体,但是这个梦不表示它没有作用。

我们要借假修真,我们到时候还是要这个念头去修行,只是说我们知道妄想没有自体,我们不随它转。你这个时候是菩萨的愿力,自内心做你该做的事,而不是做你想做的事,从一种情绪化的心态变成一种菩萨的愿力。这个愿力不是外境刺激的,是自内心的,称性起修。这一点不一样。我们讲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的人还是会起烦恼,跟我们一样,还是所有的烦恼都没有减少,但是他不会随烦恼而转,差别在这个地方。

这个地方的关键在“是心无体”,这句话大家好好参一参。这一念心,离开了六尘找不到它的自体,它只是一个生灭的影像。这个就是我们说的“由心生故种种法生,由法生故种种心生”,是这个道理。

好,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。

《楞严经》的重点只有四个字,就是要我们“回光返照”。每一个念头起来,回光返照:这一念心是哪里来的?如果这一念心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,这一念心你要舍掉;如果你这一念心是你的愿力产生的,那你这一念心你要顺从它,它怎么样想,你就怎么做,你要产生行动。判定方式就是问一句话,经常要问一句话:“你从哪里来?”你要经常问这句话。

喜欢净界法师【楞严王三昧】要义请大家收藏:dududu净界法师【楞严王三昧】要义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