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亲临现场,郑增华也猜得出玉丹河两岸、附近的百姓会怎么咒骂褚中轩,怎么咒骂朝廷。
听说还去了很多名士大儒,这些人手中的笔是笔么?不是,是刀。
凌迟朝廷和褚中轩的刀。
脸上的也不是嘴,是箭。
正中朝廷心脏的利箭。
邵沉锋肯定趁机收买人心,树立威望,展示自己的贤德,这都是应有之义。
等这事儿传遍天下,褚中轩必然千夫所指。
他们这些朝中文武也会被骂为奸臣、庸臣,为虎作伥,助纣为虐,史书上没啥好名声。
可天地良心,他们并没有纵着褚中轩,只是拦不住。
不过他们也不敢自称忠烈之臣。
忠烈之臣都被杀了,诏狱还关着一个。
奸臣也被杀了,因为出的主意都没起作用,还自搬石头自砸脚。
陈丽妃的父亲也未能幸免,褚中轩说是他擅自做主,自己并没有同意,朝中文武装作信以为真,跟他一起痛骂陈父。
但都劝褚中轩不要废黜陈丽妃,她一个处于深宫的弱质女子,哪管得了父亲做什么?
褚中轩夸众官明理,却不知大家担心的是自家女眷。
自李慧妃没了,宫中最受宠的就是陈丽妃,如果她也没了,自家女眷就危险了。
也许早就很危险,只是大家都不愿往那方面想。
众官现在还能活蹦乱跳,是因为不忠也不奸,占了个庸字,且圆滑婉转,说的都是好听话,尽量不触怒褚中轩。
总之,那一日郑增华想破了头皮,也想不通褚中轩为什么要水淹玉丹河下游。
别说没成功,就是成功了,也是杀敌八百、自损三千,永远背负世间骂名。
谁会做这种又蠢又坏的事啊?!
他不像邵沉锋的仇敌,像邵沉锋的内应,完全是在替邵沉锋正名!
此事过后,在天下人眼里,邵沉锋就不是造反了,而是如其檄文所言,“吊民伐罪,除暴安良,应天命,正朝纲!”
褚中轩也不再是继承大统的帝王,而是需要被推翻的昏君。
一位皇帝,可以没有才干,但至少要有品行,没有才干和品行,至少要有点做人的良知,既无才干,也无品行、良知,若还稳坐龙廷,便是天下百姓的苦难。
周易里有句话说得很对,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。”
这灾殃不应该伤及百姓,应该让褚中轩一个人承担。
以前,郑增华还暗自埋怨邵沉锋造反,弄得他安稳致仕成了奢望,如今很庆幸,庆幸在褚中轩卸下伪装之前,就有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。
不敢想,如果没有邵沉锋举起义旗,往后褚中轩会如何祸害天下。
郑增华左思右想,不认为自己有错,心也逐渐安定下来。
次日并非大朝会,但褚中轩还是召了郑增华议事。
君臣会面,郑增华大礼参见,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被抓把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