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泉州小说网>欧阳修介绍视频 > 第三节 欧阳修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(第1页)

第三节 欧阳修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(第1页)

第三节欧阳修对家谱重要性的认识

东汉太尉刘宽碑立于洛阳,时间为东汉灵帝中平二年(185)。

刘宽曾官至太尉。刘宽年轻时乘牛车外出,有人丢了牛,认为刘宽之牛车的牛就是自己丢失的牛,于是拦住刘宽,解下缰绳,把牛拉走了,刘宽也不阻拦,徒步回家。刚回到家,那人找到了自己的牛,知道认错了,就把牛送到刘宽家,叩头谢罪并说道:“惭愧惭愧,我愿意承担法律责任。”刘宽听后说道:“牛有长得相似的,谁能不作错事。劳您把牛送回来,何罪之有?”(南朝宋)范晔撰,(唐)李贤等注,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:《后汉书》卷二十五,中华书局,1965年版。此事一时传为美谈。

唐高宗咸亨元年(670),刘宽的裔孙刘爽看到碑由于年深日久,倒于乱草丛生的荒野,非常难过,便组织家族的后人,把碑又立了起来,举行了庄重的祭祀活动,又另外立了一块碑,把刘宽家族自汉代以来的世系刻在上边。

欧阳修看了相关的拓片后感叹道:“呜呼!汉代到唐朝士大夫世家的谱牒,尽管历经战乱,但像刘爽家族一样,能把自中平至咸亨四百余年的世系,记载得如此详细,真是奇迹。自黄帝以来,子孙封国受姓,历尧、舜、禹三代,数千年间,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所纪,皆有次序,难道这不是谱牒的源流吗?传之百世没有断绝呀!为何会出现这种奇迹呢?这是因为古代的士人把家族的世系看得很重,否则士生于世,自己家族的谱系都不知道,人禽之别何以体现?那些仅仅知道自己父亲及祖父、高祖的士人,不应该学习吗!

“唐代士大夫家族的谱牒,尤其完备,士大夫家族以此炫耀自己的门第。当然,其弊端在唐代也不少,或者记载的不属实,或者婚姻只讲门第,以此让对方出高额的聘礼,君子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。然而士大夫以礼修身,追求成就一番事业,唯恐家族的荣耀中止,也是因为有谱牒的原因。唐末五代已来,历经大规模的战乱,至于今日,谱牒之学几乎消亡,即使名臣巨族,也很少有家谱。所有礼仪场合,一切从简,岂止家谱而已哉!”这是嘉祐八年(1063)七月二十九日,欧阳修看完该碑后所发的大段感慨。

欧阳修在修自己的家谱及指导他人编修家谱时,碑志是重要的参考资料。但是,欧阳修再三强调,碑志上记载的墓主的事迹不真实的居多,避讳之处太多。欧阳修认为碑志上的内容只有世系、子孙、官封、名字,较为靠谱(宋)欧阳修著,李逸安点校:《欧阳修全集》卷一四二。。

从安史之乱爆发到平定,继之以蕃镇割据,接下来的五代十国,一直到赵宋建国,将近一个半世纪,差不多六代人。为了躲避战乱,大量北方人或逃往西南,或逃往江南地区,被迫抛弃田园,而豪门大族的家谱,也大多丢失或难以及时延续。欧阳修和苏洵重修家谱的倡导和率先垂范,本质上是为历经战乱从而失去血缘脉络的家族重塑系统。

为了创造适合赵宋时代的家谱,欧阳修尽可能寻找尚存的前代家谱,作为参考。皇祐二年(1050)夏天,他通过朋友王回找到了唐代颜氏家族的家谱。尽管天气非常炎热,欧阳修还是抓紧时间阅读,收获不小。他在给王回的信中写道:“唐代以前,战乱也不少,但是世家大族的家谱却没有断绝。从五代至今,家谱几乎不见。其原因和士大夫的使命感缺失有很大关系,也和此期礼俗一味追求简单有关系。要制作一部好的家谱,即使家族人人努力,也都做不到,况且在经过长期的战乱后,能够得到前代的家谱,只有您这样好学深思的人才能得到。”(宋)欧阳修著,洪本健校笺:《欧阳修诗文集校笺》(下),外集卷十九。

欧阳修告诉王回,家谱还不能马上归还,有些问题还需要王回抽空来家,二人一起探讨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