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清沉默了一会儿,说道:“你发烧了。现在是急行军,由不得你再延误!”
崔淼一怔,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,顿时老实了下来,轻声说道:“指挥使,标下可曾给你惹麻烦?”
崔淼明白延误军机的罪名,即便沈清是朱元璋的义子,也一定不会轻饶。毕竟在皇权利益面前,一条人命真的不算什么。
“下不为例!”沈清在心里叹了口气,实在对这人气不起来。
崔淼闻言悄悄松了口气,应道:“指挥使,那是兄弟,是手足,标下做不到视而不见。”
沈清沉默,他了解崔淼,正因为了解才会被吸引,可这样的人在这个吃人的世界终究活不长久,除非有人愿意为他披荆斩棘。
两人沉默了下来,崔淼昏昏沉沉的坐在马上,不知过了多久,骑马的速度降了下来。他睁开眼睛,看向四周,问道:“指挥使,是否已经接近目标?”
沈清应了一声,说道:“距离敌营还有十里。”
崔淼连忙说道:“指挥使,让标下下马吧,标下打了个盹,现下觉得身上轻快了很多。”
崔淼没撒谎,他确实觉得舒服了不少,手脚恢复了些许力气。
沈清犹豫了一会儿,拉开两人的距离,说道:“待会儿作战保全自己便可,切莫逞强!”
崔淼苦笑着说道:“指挥使放心,标下就算想逞强也没了力气。”
崔淼下了马,来到他所属的位置,他以为沈清区别对待,会招来别人的嫉恨,谁知众人看到他皆露出善意的笑容,让他感到有些意外,却非常的暖心。
大军在一刻钟后,来到距离敌军大营的一座土坡之后,没有耽搁,分兵两路向敌军大营发动突袭。元军一看顿时乱了阵脚,实在是之前的几场战斗,把他们打怕了,几乎没怎么抵抗,战斗就结束了。
看着丢盔卸甲的元军,崔淼长长的出了口气,心中满是侥幸。
此一役,沐英大军俘虏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,八月底,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。
洪武十四年八月,接连打了半年多的仗,从北蒙古到云南,跨越整个大明朝,即便是再膘肥马壮的军队,也该喘口气,明军大捷班师还朝,而崔淼有幸被准许回家探亲,虽只有七日,但好歹能回家看看。
快马飞驰,一直到中午才停下来。崔淼犹豫了半晌终是开口问道:“指挥使,您去凤阳所为何事?”
沈清淡淡的说道:“大朗唤我阿清便可。”
“大朗?”崔淼抽了抽嘴角,这称呼只有李翠兰叫过,不知为何沈清这么一叫,崔淼便觉得浑身不自在。
“沈大哥,你还是叫我崔淼吧。”
“为何?我倒觉得唤大朗更亲切些。”
“也不为何,就是觉得有些别扭。”
“一个称谓而已,大朗何必计较。”
崔淼一想也是,不就是个名字嘛,叫什么不行。想到这儿,他也就释然了,再次问道:“沈大哥,你此去凤阳所为何事?”
“祭拜。离家近两年,是时候回去看看了。”
崔淼点点头,说道:“可陛下的圣旨估计也会在这几天到达,赶得及吗?”
沈清解释道:“我此去只留两天,快马加鞭返回,应该不会耽搁。”
崔淼算了算时间,确定不会耽搁后,这才长出了一口气,笑着说道:“沈大哥,前面有一间茶棚,我们停下歇歇脚,吃些干粮再赶路。”
“好。”
两人来到茶棚前,一个中年男人迎了过来,招呼小二将马匹牵走拴好,又招呼两人到凉棚里落了座。
“两位客官吃点什么?咱们这儿有酒有肉有馒头,还有热汤面。”
自从到北平,崔淼和沈清低头不见抬头见,更是一起吃喝了近两个月,对沈清的饮食习惯可谓了若指掌,也不用问,直接说道:“三碗热汤面,二斤牛肉,有饼子的话,就在来五张饼子,另外准备二斤牛肉,十个馒头打包。”
男人一听笑容满面的应道:“好嘞,客官先喝碗热茶歇歇脚,饭菜马上就来!”
两人一边喝水,一边闲聊,大抵都是打仗的事,当然还有崔淼的农田。虽然这半年一直在外,但崔淼的屯田并没有荒废,走之前他找了姚老汉,给了他银子,让他代为看顾屯田,该耕种耕种,该收粮收粮,给的钱足够他雇些人手帮忙。姚老汉也不负所望,将屯田打理的井井有条,今年的上半年就已经产出一次,比去年每亩高出一百斤,算得上丰产。这秋粮马上又要收割,崔淼又拿了些银子给他,让他不要省,凡事能提高亩产的办法,都找块地试用,只要他付得起,就支持他搞试验田。
“沈大哥,近几年各地灾害严重,朝廷虽尽力救灾,但到底是治标不治本,还是得想办法减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。”
“天灾并非人祸,非人力可解。”
“有些天灾是不可解,但有些可以。比如水灾,河南水灾泛滥,多半与黄河有关,若能想到解决办法,并不是不可解。”
“如何解?”
“拦不如疏,疏通河道,比高筑堤坝要好……”
两人说话间,男人端着一盘牛肉,五张饼子走了过来,笑着招呼道:“两位客官先吃着,热汤面马上就好。”
两人也不客气,拿起饼子就开吃,从清早到现在一直赶路,确实饿了。一张饼子下肚,崔淼接着说道:“沈大哥,我知晓疏通河道是个大工程,不是一两年便能完成,但为了朝廷能够长盛不衰,民生是基础。只有百姓不为吃穿发愁,民心稳定,朝廷才能安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