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女娘的腮帮子重新鼓起来,这回全是被好吃的塞满了。
她尝尝这个,品品那个,吃到糖蟹时,眼里的小星星霎时漾起,都快要溢出来。
“就知道你喜欢这个。”李白又给夹了只蟹,“可惜如今才五月,不是吃蟹的好时候。若是等到六月黄,那才叫人间至味!”
七娘才不管几月黄呢。
小孩子对甜食向来没什么抵抗力,而且这蟹上的糖粒子竟是白色,比饴糖和蜜都要好吃!
瞧见七娘好奇的不行,李白笑着解释:“这是白糖,以天竺(印度)蔗糖改色所制。”
贞观年间,王玄策出使天竺,带回了蔗糖制糖巧匠。之后,向来喜甜的扬州人见印度糖色泽淡黄,便多次进行改良,才有了色白如雪的“白糖”4。
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里头,还有白糖做药引子呢。
七娘对甜食喜欢得紧,还想再吃一只蟹,却被李白拦住了。两人僵持着,谁都不想退一步,食箸便在桌上斗起来,过剑招一般直叫人眼花缭乱。
竹帘被夜风吹动。
有人立在屏风一侧,围观半晌后笑出声来。
李白侧目望去,是那位安陆本家的从弟——李幼成5到了。
李幼成刚及弱冠,还带着些少年气,朗声打趣道:“十二郎每每来信,总说收了位高徒,今日一瞧,果真非同凡响。”
七娘最爱听人夸,闻言双眼弯成月牙,尾巴都要翘上天了。
李白也被逗笑,拎起七娘迎上去:“十七郎,别来无恙!”
七娘被提溜着,只能手脚并用乱蹬一气,抽空还要打量那位不认识的小郎君。然后鹦鹉学舌:“十七郎,别来恙!”
李幼成一怔,登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李白也用食指点了点她脑门:“瞎学,你得叫……十七叔。”
七娘扁扁嘴,磨磨唧唧开始装聋。
她才不傻,叫了这一声,往后还有无数的叔伯婶娘,不若都唤一声“郎君娘子”来的方便。
对小家伙而言,大唐的称呼里头藏着门门道道,实在麻烦。就譬如这出生名相对来说最为私密,轻易不告知于人,一般仅能家中长辈称呼。而与同辈兄弟或友人间,则多以族中行次来称呼。
像李白,他在同宗一辈排十二,朋友便都称呼一声“李十二”。
“七娘”这叫法也是一个理儿。
桌上,李幼成自然而然问起七娘的来历,李白笑笑,斟了酒回忆起来:“大雪天山上捡的,被放在竹篮里,冻得像只小弱猫。”
那几年,李白隐居在蜀地大匡山一带,跟随赵蕤学习纵横术。赵蕤这小老头闲来无事,手养了千余种鸟儿,吹声口哨便可召来群鸟盘旋起舞。
李白瞧着妙趣,也跟着学会了。